大老板在台湾设坛开讲物联网,我也来凑凑热闹。
物联网是啥玩意儿?这是首先要搞明白的。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,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,如射频识别(RFID)装置、红外感应器、全球定位系统、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。这个说法有些复杂,说白了,就是互联网从人向物的延伸。
从这个定义来说,我们其实早就有了物联网,比如红外防盗,比如GPS,只不过这还是些初级的个体应用,还算不上“巨大网络”。记得浙江公司当年乔迁之际,曾经建了一个体验馆,里面有些好玩的玩意儿:远程开空调、远程防盗、远程电源控制、早起自动开窗帘、自动灯控、……,只是时下已是人去楼空,物是人非了。现在看来,那是物联网的雏形。后来开始做M2M,基于号码资源的,电力的远程抄表做得不亦乐乎。
但是,当物联网真的来临之际,我们又要好好想一想,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?
其一,物联网需要的协议。物联网既然是一个网络,那自然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议基础,就像互联网有TCP/IP打底。现实情况是:在核心层面,由于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,基于TCP/IP,no problem;但是,在接入层面,就五花八门了,有GPRS、短信、传感器、TD、有线等多种通道,协议就更多得数不清了。记得07年底我曾为了M2M 所需要的号码资源问题好好研究了一番,也参加了集团召集的研讨会,后来集团研究院提出了WSN(Wireless Sensor Network,无线传感器网络)和WMMP协议(Wireless M2M Protocol),但WSN和WMMP到现在还没有好好地在M2M中得到应用,更别说影响力了。卖设备不如卖标准,因此中移动应该牢牢掌握协议这个话语权,这才能为中移动的物联网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其二,物联网需要的地址。就像门牌号码一样,每个物品需要在物联网中被寻址,那就需要一个地址。在IPv4资源即将耗尽的背景下,物联网需要更多的 IP地址,那就需要IPv6来支撑了。但由于IPv4网络的庞大规模导致IPv4向IPv6过渡必定存在一个漫长的过程,因此物联网一旦使用IPv6地址,就必然会存在与IPv4的兼容性问题。虽然现在有了很多解决方法,但毕竟是一个痛苦的、漫长的过程。中国移动在IPv4时代吃尽了地址匮乏的苦头,在 IPv6时代能否抢占先手是中移动物联网战略的决定性的保障因素,也是重大不确定因素。
其三,物联网需要的产业链。其实,物联网需要的自动控制、信息传感、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都早已成熟或基本成熟,而下游的应用也早已以单体的形式存在。不得不说,在物联网中,移动做的又是通道。通道的作用是不仅是联系上下游,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联动;也要横向联系,实现跨专业的联动。比如,智能家庭中,需要的不仅仅是自动控制,也有信息传感。物联网不是移动一家能搞定的,中国移动要建好物联网,就必须带动产业链或者说推动产业链共同发展,这是物联网成功的重要保证。 |